提交

您的申请已提交成功

已经向您的邮箱发出了通知信!请您 立即登录邮箱并按照提示完成找回密 码操作。

完成
翻译效果由第三方提供仅供参考

中国概况

热门区域

中国美食

民俗节庆

民族风情 > 中国概况 > 首页

民族风情

National Customs

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。新中国成立后,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,其中汉族是第一大族群,占中国总人口的91.51%。其他民族比较少,占8.49%,因此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广西壮族自治区、西藏自治区、云南、贵州、青海、四川、甘肃、辽宁、吉林、湖南、湖北、海南等地区省区。

中国的少数民族特点鲜明,其中人口较多的有藏族、维吾尔族、回族、苗族、壮族、蒙古族等。

藏族

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等省,语言文字为藏文,是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7世纪前创制的、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。字体分为楷体和草体两种,通行于整个藏族地区。

藏族服饰的特点是长袖、宽腰、大襟。妇女冬穿长袖长袍,夏着无袖长袍,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,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。藏族人民特别喜爱“哈达”,将其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。

维吾尔族

“维吾尔”是维吾尔族的自称,意为“联合”,是一个多源民族,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: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(hé)人,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。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,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,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。

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、和田一带和阿克苏、库尔勒地区,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、伊犁等地,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、常德以及河南开封、郑州等地。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,如故事集《阿凡提的故事》、音乐舞蹈史诗《十二木卡姆》、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。

回族

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,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,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青海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天津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云南、河南、山东、内蒙古自治区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也有不少聚居区。

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。在回族聚居区中,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。最显著的特征是:男子多带小白帽,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。 回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,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,也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。

苗族

苗族在中国多数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中均有分布,主要集中聚居在贵州省。另外,苗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省区还有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重庆、四川和广西壮族自治区。

苗族有自己的语言,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,音乐舞蹈历史悠久,芦笙舞备受群众喜爱。苗族的挑花、刺绣、织锦、蜡染、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,瑰丽多彩,在国际上享有盛名。

壮族

壮族是中国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,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。主要分布在广西、广东、云南和贵州等地。

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,款式多种多样。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,裤角稍宽,头上包提花毛巾,腰间系精致围裙;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,腰间系一条腰带。

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。在青山绿水之间,点缀着的一栋栋木楼,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。无论是什么房子,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。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,两边厢房住人,后厅为生活区。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,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。

蒙古族

“蒙古”,是蒙古人的自称,其意为“永恒之火”。蒙古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,少数聚居或散居在新疆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河南、河北、北京等北方地区。在西南地区的四川、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的蒙古族居住。

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,以畜牧为生计,过着“逐水草而居”的游牧生活,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,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。

蒙古族服饰由首饰、长袍、腰带和靴子4个主要部分组成,蒙古袍是蒙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,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。现在,每逢庆、集会才会着装。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,下端左右不分岔,领子较高,大襟右钉扣。领口、袖口、衣边常用花边镶饰。男袍多为蓝色、棕色;女袍多为红色、绿色、紫色。